地址:赣州黄金开发区金岭西路
(车管所对面)九鼎广告
电话:0797-8456119
Q Q:1612341118
1612348881
E-mail:1612341118@qq.com
网址:http://www.jd0797.com
全国3万家沙县小吃店是怎样冒出来的?
近日(11月29日),中粮正大的邹鹰农牧(002477)旗下公司微客得科技与福建沙县小吃集团拟开展广告服务、旅游文化传播及其他等业务合作。据悉,该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亿元,其中微客得科技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500万元,持股比例为45%;沙县小吃集团出资4800万元,持股48%。
按雏鹰农牧公告披露,沙县小吃集团目前正在推进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整合沙县小吃经营店。雏鹰农牧正不断拓展下游市场,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利用沙县小吃集团的渠道,可有效拓展公司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通过与沙县小吃集团共同投资、增资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投资,主要是基于沙县小吃的全国性的品牌影响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将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积极的影响。
目前的“沙县小吃”,早已同“兰州拉面”、“桂林米粉”和“黄焖鸡米饭”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走在大街小巷,几乎转个角就有一家,真是跟7-Eleven的广告语“出门就有一家”如出一辙。根据目前的了解,沙县外出经营小吃人员有6万多人,在全国的经营店近3万家,年营业额超过了80亿元。那么,这3万家沙县小吃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这与其固有的小吃特点和商业模式有关。沙县小吃的发源地:夏茂镇
沙县小吃属于客家菜系,而沙县夏茂镇也都是客家人,客家人性格豪爽,喜欢在外闯江湖,因夏茂人多地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很多人外出打工,80年代末就有外出开小吃店的人,但当时并没有打出“沙县小吃”的牌子。到了90年代初,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沙县小吃店。
据说,“沙县风味小吃”的招牌来源于一位夏茅女人在福州开店的故事。1991年,有个在福州打工的夏茂女人,在她打工的地方——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旁开了一家小吃店,当时店里供应:扁肉、拌面、水饺、蒸饺、炒饭等品种。久而久之,因其独特的风味,被当地人追捧,逐渐热闹起来。之后,有个金融学院的老干部见其并无招牌名,于是提议取作“沙县风味小吃”,店主欣然同意。“沙县小吃”的招牌这就传开了,由此,这个品牌开始初具影响力。
沙县小吃的全国扩张
在福州扎稳脚跟的沙县小吃开始谋求外地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起来,适合开店的地方也越来越难找,加上价格提不上去,利润降低,有些沙县人就尝试转战其它城市。最先开始在厦门,厦门的经济相对福州更发达,房租也比福州贵,这样,改变了经营模式和成本利润,沙县小吃开始在福建铺开,继而转战广东,随即铺开全国。到了1997年,沙县小吃的规模已经达到一种城市文化名片的程度,再加上沙县政府的大力宣传,才能达到目前“转角遇见”的态势。精明的商业运作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沙县小吃扩张全国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
沙县小吃的商业模式
这里有个问题,事实上,沙县小吃独特的商业模式运作也反映了它的品牌短板,品牌的难以管理和传统小吃的固有弊端:进入门槛低,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等,再者,要在一个大的国有企业(沙县小吃集团)里面跳出来,也会受到诸多阻挠,体制制约就是一个大问题。
关于沙县小吃的商业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品牌的共用。区域内大批中小企业参与,各个企业相对独立,采用同一品牌直接面对市场开展营销。2,特色鲜明。用同一品牌的产品独具特色,明显差异于其他的没有使用该统一品牌的同类产品,产品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或独特的制作方法,有其独特的性能让其它企业很难模仿,如沙县小吃的当家产品馄饨、拌面极具地方特色,甚至一些关键佐料要从沙县老家带来,也就是口味的独特性。3,产品标准化。沙县小吃店基本都是沙县人开的,产品也取决于人的操作习惯,因为产品不能批量生产,因此只能采取半标准化的生产模式。4,统一管理。参与品牌集聚的企业都受到一定组织(民间组织如同业公会或政府组织)指导和监督,如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对饮食店进行指导与监督。5,品牌优势。品牌的知名高,有很强的特定地方色彩,如“沙县小吃”品牌的“沙县”二字是独具的、不可替代的,经连续数年的成功推广和销售网络的广泛渗透,在相当范围内有相当高的公众认知度。
但是就目前的“沙县小吃”恐怕还做不到类似肯德基、麦当劳的连锁商业模式,毕竟在“统一管理”的调性下,这种管理是不严肃的,没有真正达到统一的规模,还是比较涣散。再加上“传统小吃”的帽子,改变也很重要。因此,要达到一定的资金规模和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可谓路遥而多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