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赣州黄金开发区金岭西路
(车管所对面)九鼎广告
电话:0797-8456119
Q Q:1612341118
1612348881
E-mail:1612341118@qq.com
网址:http://www.jd0797.com
海底捞“史无前例”的危机,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原谅?
作者:师丽丹 邵大碗 张伯禹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ID:cylbnc
海底捞可能有两种死法:一种是管理出问题,死亡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上年;第二种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一旦发生,海底捞可能明天就会关门,生死攸关。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眼下,身为中国餐饮业标杆、视食安如命的海底捞,真的摊上了第二种“生死攸关”的问题。
地球人都无法阻止的海底捞,会被一只钻进食品柜的老鼠绊倒吗?
海底捞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8月25日18:30左右,内参君到达海底捞劲松店时,海底捞总经理杨小丽、一位跟着创始人张勇一路打拼过来的海底捞悍将,正和普通员工一样,站在店外,向消费者解释闭店原因。该门店已经贴上“暂停营业”的通知。杨小丽在接受内参君采访时表示,两个门店曝出食安问题后,海底捞对所有的门店进行了排查,有问题的会立刻进行停业整改,希望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进行监督。







从海底捞官网上看,截至发稿前,在两次公告后,事件尚无其他最新进展。
如此大的事故,你们却“选择原谅”?
这段时间,堪称餐饮业的“多事之秋”,一笼小确幸、面包新语、桂满陇……一批知名餐饮品牌因食安问题“中招”,严重者,直接遭遇品牌毁灭性打击。而围观群众,也纷纷怒其不争。对于海底捞的此次食安事故,也有消费者表示“看了之后再也不会去海底捞了”、“食品安全不过,服务再好也白搭”、“海底捞触碰了红线”。


一位火锅连锁企业老板说:“海底捞出事,遭殃的是整个火锅业。”做为全行业标杆的海底捞出事,这对其他餐饮品牌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正所谓:小弟出问题毁自家企业,老大出问题毁整个行业。
这从评论可见一斑。致歉信下,评论最多的是:如果海底捞不干净,那就没有餐馆是干净的。

“海底捞的后厨早就对消费者开放,如果对后厨没有信心,是做不到的。”他说,这么说并不是在给海底捞找借口,因为餐饮业确实存在不可控的情况。2、海底捞的危机,也是整个餐饮业的难言之隐只有做过餐饮的人才知道,做餐饮有多不容易,处处都充满着风险和危机。
对内,有经营压力;对顾客,一根头发、一颗米粒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客诉;对外,隔壁老王的明争暗斗要提防;还有环保、卫生、消防、城建……各种不可抗的因素,让餐饮人分分钟都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但现在又多了一个: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盯着你出错的卧底。
蒋毅就认为,企业的风险分为内外部两种。

长沙一家虾铺老板甚至直言:“社会媒体监督餐饮企业肯定是对的,但要有个底线,长达4个月的盯梢,这就像观察一个人4个月不能讲脏话一样,过于刻意了。”恐怕正是餐饮人的这种“惺惺相惜”,才让海底捞在出现如此大危机的时候,选择力挺海底捞。3、强大的危机公关,“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事隔近4个小时发出首个回应,海底捞的公关速度不算太快,但处理手法相当专业。首先,没有半点解释推诿,一上来就坦承“认为媒体报道中披露的问题属实”。这一点,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其次,还对暗访媒体表示了感谢,“我们感谢媒体和顾客帮助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直言“这暴露出我们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无疑是一个加分项。
最后,除了列出5条详细整改措施并责任到人,第6条还安抚了员工。

这种责任划分,又是一个加分项,让不少人认为海底捞“公关能力爆表”。毕竟,“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的气魄,没有几家企业能做到。


毕竟,能检验关系的,不是得意时的追捧,而是失意时的支持。对于人如此,对于品牌来说也是如此。
“地球人已经不能阻止的”海底捞,究竟在服务上做得有多么贴心到位,已毋庸赘述。这让危机发生时,仍有很多人选择相信它。

而品牌的最大资产,就是潜在的无条件信任。
错了就是错了,需重新检视QSC
上述讲这些,并非内参君要为海底捞开脱,而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提醒老板们反思:如果换成是你,会怎么做?能做到海底捞这样吗?事实上,每次餐饮业出现食安事故,内参君都会强调,食安问题无侥幸,即使对于海底捞这样的餐饮业老大——可以想见,触犯红线,海底捞遭受重创在所难免。
不管到底是不是个别门店的个别现象,不管海底捞公关有多牛、道歉多诚恳,不管你人缘有多好,但错了就是错了,污点很难擦掉,后果无可避免。
门店多而管理不到位,或许是海底捞出现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中国餐饮行业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的后面,更多的是整个门店的管理、质量体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食安的管理问题。这次事件的爆发,也给整个中国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你是行业第一没有错,但是随时一个负面新闻或者一个危机公关可能就会让你死掉。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食品安全。 ”
他同时认为:“在整个中国食安这么严峻的情况下,已经消费升级的情况下,记者作为行业的一个监督者,是对消费者非常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的确,事故已出,那些被曝出的真实画面恐怕一时不会从每个人的脑海中消失。试问,那些嘴上说着“依然爱你”的粉丝,真的会再去吃海底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