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赣州黄金开发区金岭西路
(车管所对面)九鼎广告
电话:0797-8456119
Q Q:1612341118
1612348881
E-mail:1612341118@qq.com
网址:http://www.jd0797.com
戏精们的新舞台:请在朋友圈广告下开始你的表演!
来源:GQ实验室(微信号:GQZHIZU)
编辑、撰文:梁潇浒、Rocco、杨帆、苑晓歌、Zephyr、张雅琪、王世奥、宁剑海
插画:Rami Niemi
版式/制图:肖千里自从微信上线了朋友圈广告这项新功能,每一条广告下面的点赞和留言区几乎都变成了一场狂欢。在这里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原形毕露,也有的披挂上戏服,上台演出。然而会在一条以广而告之为目的的信息底下发声的人,终究都是以存在感为精神食粮的人,更通俗一点儿来说,他们都是不同程度的戏精体质。我们为你搜罗了一些样本,虽然不见得都是标本,但至少能帮助你回想起在自己朋友圈中经常能看到的那几个活跃分子。我们甚至还帮你给他们归了类,几乎囊括了所有行为模式,甚至试图分析他们的动机。对了,顺便问一句,这里面有你吗?
01
业内人
朋友圈广告评论中的“业内人”中自然有一部分确实是该行业的从业者,但有更多的评论者来自于该品牌的长期用户和行业评论家。他们总是喜欢说一些这个行业鲜为人知的内幕,或者某些高端产品的体验感受,甚至是一些黑料,总之必须是一般人体验不到的东西,迫不及待彰显自己insider的身份。 当然这一类人中也有想法比较单纯的。比如有一群人他们真的就是这个品牌的忠实用户,甚至会忍不住在朋友圈广告下面扮演起“自来水”的角色,恨不得跟所有人都安利他们家产品。另一群人则认为朋友圈广告是某种“客服”一样的存在,热衷于在这里投诉各类问题,就算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依旧乐此不疲。02
意见领袖
虽然这群人也会谈论行业和产品,但和“业内人”不同的是,“意见领袖”们并不是从业者或者忠实用户。他们有点儿类似于《赤壁》中什么都“略懂”的诸葛亮,自认为对任何事情都有高于常人的认知和判断。要辨别他们非常简单,如果你在朋友圈广告的留言区中发现一群不爱说人话的人,最好避免跟他们发生直接的思想碰撞,不然就正中他们下怀。当他们成群出现又刚好互相认识的时候,你会有种过年期间在饭桌上听长辈们就国家大事交换意见的感觉:他们似乎是在辩论某件事情,但实际上只是自说自话。03
许愿婊
“朋友圈是婊子们的许愿池”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而朋友圈广告这个池子里投下的硬币几乎可以造成周边洪水成灾了。你很容易在奢侈品广告下面发现“许愿婊”们的身影,而且她们大都没有明确的许愿对象——毕竟广撒网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反正目标读者之间一般都互相不认识。在这里许愿往往要比自己单独发朋友圈来得高效,因为广告本身已经通过大数据帮你筛选好了一批用户,确保他们是买得起的,或者至少差不太多。但这同样也伴随着风险,其他“同行”们可能会在这里跟她们争抢资源,或者明里暗里地观察谁许愿成功了,谁的愿望总是被冷落,以便在日后塑料姐妹花们的下午茶局上互捧或互怼。04
精准用户
这些一惊一乍的用户在评论区里往往显得非常云淡风轻,但天知道他们在等待这条广告出现的时候有多焦虑。还记得第一条朋友圈广告吗,分别是宝马、可口可乐、VIVO手机,微信根据大数据总结出不同的用户画像,分三天推送完毕。就跟高考查分一样,当你得知你同事收到了宝马广告时,你就开始祈祷推给自己的可千万别是VIVO。能在大品牌广告的评论区里出现的终归都是幸运儿,他们会保持克制地留言,并试图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被精准归类”的喜悦,最通常的做法是赞美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做得好。他们必须发出点儿声音才能平复内心的焦虑或窃喜,并在第一时间寻找同类,弹冠相庆。因为这条广告从某种程度上能反映自己的阶级、品味、收入水平——哪怕只是暂时的。05
次精准用户
这些一惊一乍的用户其实和“精准用户”是同一批人,只不过他们都没有那么幸运罢了。也许是微信大数据分析出现了问题,也许是最近手贱搜索了一些奇怪的东西,也许是这家广告商花了更多的钱来投放——反正不可能是自己收入正在下滑阶级正在下降的原因,是也绝对不能承认。因为这些正是他们害怕的东西,是焦虑感的来源,是最近职场、情感、社交生活中的不顺在另一个次元的体现。明明已经很坎坷了,现在连朋友圈广告也要来揭他们的短,像是扯下遮羞布一样让他们无处可藏,中年危机一巴掌糊在脸上。06
人形广告牌
他们神出鬼没,他们无处不在,他们让你猛地反应过来:“我的朋友圈里原来只有我成天无所事事!”各行各业都有劳模,他们的统一特征是,用尽一切办法在广告下面推销自己家的品牌、推销自己当前正在做的campaign、推销自己金主爸爸正在推销的产品、甚至推销自己。总之他们不会闲聊,只为了让自己的叫卖声能被更多的人听到。为了确保这一点,有的时候他们不会在广告出现的第一时间就留言,而是先点个赞,等看到回复和点赞攒够了一定数量,再去留言区打自己的广告。此时,已经留言或点赞的几百号人会同时收到一个朋友圈新消息提醒,朋友圈广告此刻成为了另一块耀眼的广告牌。07
点赞狂魔
警惕起来,在所有广告底下都点赞,却几乎不留言的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大数据分析师,或者至少是个玩儿票的朋友圈画像收集者。第一时间在某条朋友圈广告下面留言的人,可以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被提醒他的哪些其他好友也留言或者点赞了。时间一长,他朋友圈里哪些人有钱,哪些人总是在点外卖,哪些人跟哪些人有暧昧不清的关系,他心里一清二楚。或者,这些人就是单纯喜欢点赞。08
版聊话痨
至今没有一份完整的报告能够分析在朋友圈广告底下版聊的人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也许是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太低,也许是表演欲过于旺盛,也许真的只是太闲又刚好在这儿遇到了熟人。但我们始终觉得第二个解释比较靠谱,必须是有极大的倾诉欲,并以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生活琐碎为乐的人,才能如此淡定从容理所应当地将一段发生在菜市场的随机对话搬到这里来。还有一类“版聊者”并不生产对话,他们热衷在广告底下假装@某一个人,似乎是在昭告天下,这个广告里有某个梗是和这个人相关的,亦或者就是在暗示大家:“这里有个八卦,快来问我。”更闹心的是,这里不是微博,被@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某个话题中心的人物。09
炫耀瘾君子
他们首先必须是“精准用户”,至少认为自己被正确归类到了某些特定的广告下面,接下来,舞台就已经搭好了。类似于某精英论坛的用户一样,他们发言的目的就是获得旁观者艳羡的目光和回复,以彰显他们在资本和眼界上雄厚实力。这也让他们和“业内人”及“意见领袖”区分开来,后两者至少还有特别的技巧,而“装腔犯”真的就只是最简单粗暴的showing off。10
老婆团
他们并不是投放该广告的品牌的粉丝,而是品牌代言人的粉丝。品牌认准了当前粉丝经济的势头,再加上朋友圈本身就是个舆论场,这让有代言人的广告更能制造出话题热度。但品牌往往也会有失策的时候,粉丝们容易模糊焦点,比如毕竟代言人长得帅和产品好不好用大多数时候是两码事。我们不得不提醒品牌的是,有时候粉丝流量和粉丝消费能力也是两码事,请代言人前务必做好调研,不然可能落得个口碑和销量双输的下场。11
房事龙
也许是天赋异禀,也许是日积月累,每个人的朋友圈里总会有那么几个自称那方面相当厉害的男性友人。一碰到朋友圈里推送计生用品的广告,他们平日锁好的那头野兽终于可以出笼遛遛了。在政治正确张力大到快要冲破手机屏幕的朋友圈,只有这里才是这群人最安全的港湾,他们的原始社交冲动才能得到部分释放。但你大可以把他们说的话当成段子听,因为假设他们真的有那么厉害,当代社会的中年危机罹患率都会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依照“缺什么喊什么”的心理画像理论,你基本上可以把他们说的话往反面理解。比如“我一直都用XXL号的”可以翻译成“我要是能用XXL号的就好了”;“杰士邦啊,初三那年的美好回忆啊”可以翻译成“初三那年我用杰士邦吹了一个好大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