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赣州黄金开发区金岭西路
(车管所对面)九鼎广告
电话:0797-8456119
Q Q:1612341118
1612348881
E-mail:1612341118@qq.com
网址:http://www.jd0797.com
新时代的电线杆广告,共享单车广告
共享单车代替了电线杆,成为新的贴广告的地方
电线杠广告变成共享单车广告
小广告搭便车从搭“电线杆”变成“搭单车”?
互联网时代,人们以为城市牛皮癣消失了,再也没有电线杠广告了。
移动通讯时代广告的投放渠道变了,原来主要是地方报纸、电视、电台,现在转向网络、手机、移动推广。
但现在又回来了,自从摩拜和OFO出现之后,往日贴在电线杠上的广告,贴在了共享单车上,电线杆广告时代,变成了共享单车广告时代。
二维码、手机号、大保健、神医、高利贷、租房、小黄文、重金求子的广告语……广告纸纷纷贴在摩拜的车筐里,OFO的车梁上,摩拜的车把手,OFO的车条上……
摩拜已经变成了新时代的移动的电线杆。
这说明OFO和摩拜已经强大了,已经有人开始搭OFO、摩拜的便车了。
你可见过摩拜车筐里贴的广告:
“身份证贷款 5分钟下款“
“身份证+手机号1-5万”
“手机号+芝麻信分600以上2-10万”
“手机号+信用卡+芝麻分5-50万”
“北京有房有车5-5千万”
“重金求子“
“名医专治白癜风”
“妇科圣手专治各种疑难杂症“
搭便车理论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 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奥尔逊1965年提出的搭便车主要指的是汽车。
到了我国也有了中国特色,变成了共享单车。
正如,老外不会想到在国外没有市场的短信(Message)变成了含蓄的中国人表达感情的利器,Facebook在中国变成微博,Paypal在外国活不下去,在中国变成了支付宝……
中国特色的科技总有让人想不到的应用。
小广告搭便车获得的盈利有多少?
许多人会有疑问:摩拜车筐里的广告到底会有多大作用,真的会有人去打那些高利贷、现金贷、治牛皮癣、白癜风的广告吗?
君不见,莆田系便是靠此发家。
莆田系最早起家是从江湖游医开始,大街上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治风湿、性病、鼻炎等。
另外,在其规模做大之后,有80%的利润,都要投入到广告中去,2013年百度全年广告总量260亿元,莆田民营医院就做了120亿元。
广告从来都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想做大,必须从广告入手。
现在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摩拜和OFO给了所有想做广告不想花钱的小商小贩们一个新时代的电线杆。
电线杆、公交车站的广告牌上,至今仍然会有房屋出租的广告信息。
这些广告信息真假难辩,有的真的是房东真租,有的却是骗子的陷阱。
共享单车的车筐、车身也都贴满了这些广告。
无利不起早的贴广告商家们一定是赚得盆盈钵满的。
摩拜和OFO身上的广告已变成了现在市场产品的风向标。
例如:
现金贷火爆贴“借钱找我”,
按摩火爆贴“小妹可人”,
风湿病火爆贴“神医救世”……
你在摩拜单车车筐的广告里可窥见天下,这个城市私底下在流行什么,筐里的广告就是什么。
有位从事现金贷行业的小哥说:自从学会在摩拜单车里贴广告,以前一个一个分发的名片,现在只要贴在摩拜单车车筐里就可以了。客户骑车的时候,低头的时候总会看到广告。我的生意因此翻了三翻,上个月贷款300万,成为朝阳百子湾区第一名……这广告效果真是杠杠的。
共享单车比电线杆是更好的贴广告地盘?
这是为什么呢?
1、共享单数量比电线杆更多
以北京为例,北京按道路设计相关要求,马路边每隔50米栽有一根电线杆,而在2016年底,北京约有3万公里马路,按照每50米一个电线杆来算,北京约有60万根电线杆,加上胡同、小巷,刨除野外电线杆,约有20万根电线杆。可供各路人马贴小广告用。
但,截止到2017年9月7日,北京的共享单车数量达到235万辆。
从数量上看,共享单车完胜电线杆。
2、共享单车是会移动的电线杆
从效率上看,共享单更是移动性的电线杆,随便停在哪里都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你可能不会抬头去看电线杆,但一定会看摩拜的车座,看摩拜的车筐,看OFO的链子和锁有没有坏掉,聪明的商家有的已经把广告贴在OFO的锁上去了。
3、共享单车广告成本比电线杆更低,宣传更精准低
对于房产中介、高利贷、按摩、神医、小餐馆这样的本地生活服务提供商来说,在共享单车上贴小广告比任何其他方式都更精准,作为交通工具单车可以把他们带到本地生活服务商面前,让消费者买单消费。
4、共享单车广告比电线杆广告更经济有效
一万张广告贴纸只要几十块钱,可以贴一万辆共享单车的车筐;
而电线杆则矗立风中,行人匆匆路过,可能看都不带看。
但是单车却是一定要陪路人一段行程的,哪怕几分钟的时间,总有机会能注意到,贴广告人将车筐贴满广告的努力。
5、共享单车广告比电线杆广告更持久
电线杆广告容易被新来者覆盖,被清洁工铲去,城市牛皮癣之名也是因此而来。
但是共享单车由于是流动的,想要覆盖共享单车广告只有新的商家贴上一张新的广告纸,覆盖掉上一张纸才有可能。
共享单车广告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清理整顿,所以小广告您不用天天贴。
贴上一次,“终身”受用。
谁来铲除摩拜和OFO车筐上的广告?
小广告给市政维护造成的成本很高,摩拜和OFO要铲除小广告的成本也很高。
对于电线杆广告,根据按每人每月维护4000根电线杆为例计算,北京市现有环卫工人数量为45万,其中2万人要专门负责小广告的铲除,2万人每人每个月3000元最低收入,每年人工成本为7.2亿。
那么,如果OFO和摩拜身上都被贴满小广告,得用多少成本去一个一个铲除呀?
笔者,大致给OFO和摩拜算了一笔账。
按照现在北京共享单车数量总计290万辆左右计算。每辆车上有三个广告,每个清洁工人维护100辆车每天,需要29000个员工,这些员工也按照每个月3000元的最低收入来计算,每年的人工成本约为10.44亿元人民币,摩拜和OFO平摊的话每年要花约5个亿维护车辆的整洁干净。
按照摩拜、OFO巨头的融资水准来看,不到两年,两家融资均在10亿美金左右。其中大部分成本花在车辆硬件上面,另外的部分用于维修、管理等费用。
但好像企业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未觉得这是个问题。
顶多小广告就是让单车难看点,单车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用来骑的,而不是广告。
广告费能不能由共享单车来收:如何能让硬件端的广告转入到移动端?
从广告渠道的演化我们可以看到:
旧上海吴侬软语里的“夜巴黎”巴士广告,变为70年代的广播广告,再到80、90年代的电视广告,然后是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广告,接着是现在的移动端广告。
每一次技术的变革,人类移动、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都会带来传媒、传播方式的变化。
OFO、摩拜重新定义了一个硬件,也理应有实力重新定义人类对于传媒、传播的认识。
OFO的大黄色轮子,是否可以换成商业性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商场广告?
摩拜的黑色带底车筐,是否可以变变色,变成广告语和SLOGAN,让商家投点钱?
毕竟,连地铁里现在都贴满广告了,为什么共享单车要被小广告,那些不正规、害人的高利贷、按摩类广告占据?这对共享单车的社会影响也不太好。
红艳诱人的摩拜,黑底红框的车筐里经常贴着黄颜色黑底的小广告。
艳红本就让人血脉贲张、充满激情,而这让人激动的借钱引导语,使人时不时想拿电话马上借钱。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何种模式,移动设备的特性给贴广告的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建议尽快开始共享单车硬件广告的商业化,防止小广告横行。
例如,2017年国庆,OFO和摩拜竞相推出“厉害了我的国”单车,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广告效应。
考虑哪些广告可以在共享单车上定点投放?
那些正能量的,有宣传意义的。
从超级硬件到超级软件的发展,是商业化的必由之路。
任何一个超级硬件的产生后,必然带来一个超级软件的快速发展。
摩拜、OFO对自己的开掘显然不够。
摩拜想依附于微信,微信给开了九宫格,OFO贴近支付宝,有了免押金。
微信与支付宝给他们带来了流量和用户,但是也让其广告宣传盈利模式限入困境。
对于OFO和摩拜这两个超级硬件巨头而言,他们要做不是依附而是开创。
正如IPHONE重新定义了出现已久的智能手机一样,
摩拜和OFO也应该重新定义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自行车。
微信霸占了智能手机的社交时间,支付宝则霸占了支付时间。
那么摩拜和OFO是否可以霸占骑行人群的骑行时间,来一点广告?
同时,值得欣喜的是,我们在点开摩拜和OFO开始扫码时,至少是有一个广告的,虽然比较少,但是聊胜于无吧。
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两家商业化的努力。
但,越级软件需要的做的事情,是让每天必须要使用的硬件产生更多商业价值。
软件、硬件商业化可以借鉴的经验?
WIFI免费广告被给予厚望,WiFi万能钥匙2017年6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其拥有9亿用户,4亿个WiFi热点,20亿次连接,月活跃用户5.2亿。同时WiFi万能钥匙还宣布将向1000万名WiFi热点主人,提供每人1000元的广告分红。
WiFi万能钥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大数据,推出一套在线“小广告”系统,商家用3分钟时间,编辑一条广告信息,精准推送给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WiFi用户。
这种做法直接瞄准的是满大街发放的海报和传单。
根据WiFi万能钥匙的测算,发小广告或者以电线杠广告的形式向一千个人展示成本高达700元,发传单则是250元,发“WiFi万能钥匙的小广告”的价格为10元。
WiFi万能钥匙是从软件出发,重构或重新定义建设硬件。
对OFO和摩拜来说,如何从硬件出发,重新定义软件,是其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共享单车作为科技在居民生活中的美好应用,如何让其商业化过程中可以做到自利而不伤人,利已且有益社会?
如何让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不再贴在高颜值的摩拜、漂亮的小黄车上?
能不能寄希望于贴广告的人素质变高一些,不再贴在小黄车与摩拜上?
嗯,只能当玩笑听一听。